s
拉萨
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位置 : 首页-首页-工作动态 - 详情
“及时雨”,起飞!西藏自治区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正式启动
时间:2023年07月26日   来源: 记者站  作者:张歆平、冀坤

    “‘及时雨’,起飞!”7月25日16时45分,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和自治区气象局、日喀则市政府领导共同下达起飞指令,我区首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及时雨”在日喀则市和平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西藏自治区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正式启动。

    飞行过程中,监控平台显示激光测风雷达、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成像仪、焰条播撒器等系统功能正常且稳定,性能满足项目要求。这是我区首次利用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填补了西藏人影空中作业的空白。

“及时雨”大型无人机停靠在日喀则和平机场/摄 张歆平

邬晓斌、李集明一行在无人机前合影/摄 张歆平

邬晓斌、李集明一行现场听取无人机的介绍/摄 张歆平

“及时雨”无人机在西藏成功首飞/摄 张歆平

“及时雨”无人机在西藏成功首飞/摄 张歆平

    据了解,根据西藏高原实际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本次试验确定采用腾盾“双尾蝎”大型无人机,搭载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先进播撒和探测设备,具有长航时、全天候、高高度和多催化手段等特点。特别是在复杂气象条件和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催化作业能力尤为突出,其“长航时”特性也是开展作业条件先行判断和作业效果实时评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模块化的设计可根据不同作业需求,快速开展不同播撒设备和探测设备的优化和重新组合,使得其具备开展不同云系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探测的能力。

    2021年以来,在自治区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我区建立以飞机作业为标志、地空立体协同的人影现代化体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动藏北和‘两江四河’流域生态区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能力建设,构建全季节、常态化的飞机人影作业体系”的目标要求。2023年初,在自治区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同推动下,“建立以飞机作业为标志的西藏人影业务体系”正式纳入新一轮省部合作协议重点合作事项。

邬晓斌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启动活动上致辞/摄 张歆平

李集明代表中国气象局在启动活动上致辞/摄 张歆平

刘华忠代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在启动活动上致欢迎词/摄 张歆平

    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对“一江两河”流域云水资源评估,该流域每年可开发的云水资源总量约765.7亿吨,常态化的无人机作业和地面力量同步发力后,预估“一江两河”流域的地面降水增加量每年可达226.8亿立方米,增雨量是现有地面作业水平的4倍,将极大程度地提升重点地区的人影增雨(雪)作业效益。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研究室副主任邬晓斌在现场表示,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个创建”和“四个走在前列”,加快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转型发展。“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和特殊支持下,我区人影地面作业装备完成了更新换代,列装了移动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新型装备。此次大型无人机试验的启动是我区人影工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副主任李集明说,“在具有代表性的‘一江两河’地区开展以大中型无人机为主、地面烟炉为辅的增雨(雪)作业试验,探索高原无人机人工增雨(雪)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日喀则市副市长刘华忠表示,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区气象局与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摄 张歆平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向毓意表示,“此次大型无人机试验后,我们将持续落实自治区政府‘形成常态化增雨(雪)作业体系’要求,完善地空协同、立体作业的人影业务体系,提升重点生态区增雨(雪)补冰、森林防灭火、南北山绿化工程、农业抗旱增雨和大型活动等服务保障能力。”

邬晓斌一行在现场听取现有人影装备介绍/摄 张歆平

邬晓斌一行在现场听取现有人影装备介绍/摄 张歆平

邬晓斌一行在现场听取人影作业原理介绍/摄 张歆平

    首飞仪式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与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签署了共同推进西藏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邬晓斌、李集明一行和日喀则市政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林草局以及民航西藏区局等单位负责人现场听取了西藏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历程和装备介绍。文/张歆平 审改:冀坤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