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拉萨
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位置 : 首页-首页-媒体新闻 - 详情
【媒体】在西藏,也能吃上本地草莓?气象人做了这些事!
时间:2022年06月09日   来源: 记者站  作者:张娟、张歆平、王世才

来源:20220609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推文 

作者:张娟、张歆平、王世才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素有“世界屋脊中的屋脊”之称。在阿里地区有句俗话叫:“风吹石头跑,夏天穿棉袄,氧气吃不饱,天上无飞鸟。”在这片藏西高原上,土地贫瘠,多是砂石地、盐碱地和戈壁滩。除了耐旱耐寒的红柳和班公柳,很多植物难以生长。

    过去,这片高原上鲜见大树,果蔬全靠外运。然而,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对于温度、光照、水分都十分挑剔的草莓,竟然在这里“安家落户”了!高海拔地区的草莓长什么样?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气象故事?春夏之交,正赶上草莓“丰收季”。我们一起听听这里发生的故事…….

2020年6月29日拍摄的阿里狮泉河镇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一、走进高原上的“草莓基地”

    中国气象报记者了解到,园区之所以能建成,得益于陕西援藏工作队的支持。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技术,让“瓜果飘香”在阿里地区成为了现实。

    草莓“落户”的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有日光温室165座,五膜拱棚66座,还建有智能联动温室及冷库。

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无人机照片)陕西援藏工作队供图

    在这里,30多个品种的蔬菜瓜果和花卉苗木茁壮成长,2021年园区还产出蔬菜600多吨,对于偏远的阿里地区来说极为难得。

西藏阿里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内的现代化农业设施(2020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摄

    生态农业产业园里的技术员史能培介绍,其实,西藏的气候对草莓生长也有着有利的一面。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草莓含糖量更高,所以吃起来也更加香甜。

2022年4月10日,一位采摘者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展示采到的草莓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 摄

二、“娇滴滴”的草莓,靠啥适应高原气候?

    负责草莓种植的农民杨华丽告诉记者:“我们种植的草莓采用的是极高海拔栽培新技术,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灌溉,采用智能温控通风系统,生物防治、物理杀虫,整个管理几乎用不着人力,只需要在电脑上设定程序即可,一切按照既定程序来。”

    负责技术指导的科技特派员告诉记者,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的连栋温室大棚内设有精准水肥循环系统、智能温控系统、智能补光系统。在大棚内,记者看到环境数据展示平台上各种即时数据一目了然,通风散热、卷膜保温、施肥浇水、补充营养液都能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进行自动处理。

三、气象人做了哪些服务?

    为了保障好生态园的设施农业,2017年,阿里地区气象局在噶尔县生态产业园区和革吉县蔬菜基地建设了两套农业气象小气候站,并为这两个站点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园区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 次仁平措 摄

园区内的农业自动气象站 次仁平措 摄

    气象部门每日为园区提供温度、湿度、相对湿度等六要素气象数据;如遭遇寒潮、大风等灾害天气,还会开展农业气象专题服务,及时向园区提供降温、寒潮、大风、冰雹等预报预警服务信息,提醒园区提前防范和应对。这些都有力呵护了“娇嫩”的高原草莓。

园区大棚内的气象显示屏 次仁平措 摄

    一直以来,阿里气象部门积极融入当地特色产业建设。除了保障高原草莓产业,他们深入多个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合作社、牦牛养殖基地等,扎根一线,给予技术指导和精细化气象服务,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这些有针对性的气象为农服务,受到广大农牧民的一致好评。

    野血牦牛,是野牦牛和家养牦牛的杂交物种,作为高寒地区的特有畜种,对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它们个头大,产肉多,是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经济来源。

    2021年7月,阿里地区改则县气象局在麻米乡建成了野血牦牛示范基地自动气象站和一套物联网可视化系统。该自动气象站站址海拔4400多米,全年不间断观测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数据,是改则县目前最智能化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

野血牦牛示范基地自动气象站 

    该自动气象站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野血牦牛养殖提供了科学的气象数据支撑;同时物联网可视化系统生成的相关气象服务产品提供给相关人员,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当地气象工作人员对野血牦牛示范基地自动气象站进行维护

四、科技兴农 当地居民受益多

    在园区,记者看到,这些充满“科技范儿”的草莓正茁壮成长。还没上市,就预先卖出了每斤60元的好价钱。

    “阿里现在不仅可以种树,还能生产西瓜、草莓等水果和蔬菜,到了旺季,能供应阿里六成以上的市场需求。”园区负责人刘江自豪地说,“这果蔬的清香,既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味道’,更是奋斗者追梦和高原幸福新生活的味道!

工作人员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采摘西红柿(2018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产业园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新路子。通过特色水果蔬菜种植带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打造了集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满足了当地种植户的需求,产品更是销往阿里其他县区,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村民持续增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已成为集科技示范、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果蔬供给、增收致富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基地。

    “园区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陕西援藏干部李季秋介绍,园区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合作社服务带动+农牧民打工培训”的运行模式,不仅教给群众种植技术,还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2019年至2021年累计解决就业1.31万人次。

来自河南的农民杨华丽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展示自己种出的草莓(2022年4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譬如,种植草莓的杨华丽管护的草莓大棚共5个,像她一样在园区务工的当地农民还有十多个,在当地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他们熟练掌握了种植技术,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能赚6000余元。

一方面,雪域高原实现瓜果飘香

另一方面,守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

当地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在西藏,当地气象部门始终

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大局

以高质量气象为农服务

助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诗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