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拉萨
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位置 : 首页-首页-媒体新闻 - 详情
【媒体】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做气候变化的敏锐感知者
时间:2022年06月24日   来源: 中国气象报  作者:张歆平、洛桑顿珠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20623一版

    文/气象报记者 张歆平 通讯员 洛桑顿珠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却非常脆弱、敏感,一旦破坏,修复难度非常大。“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围绕自治区确定的“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新战略任务,主动作为,加强气候变化观测、预估、服务业务技术体制建设,强化基础观测网络、科研基地等平台建设,统筹谋划构建青藏高原大气科学研究基地,大力推进高原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建设。

    2019年,在中国气象局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西藏气象局确定了以“羌塘自然保护区、高原多类型典型冰川、两江四河”为生态气象重点监测区域的站网布局方案。经过近三年努力,“一站多用、一网多能”的青藏高原综合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已初步建成。

浪卡子枪勇气象观测站/洛桑旦增 摄

    生态监测站网规划的冰川和江河源头站点,大多位于无人区,部分站点还需深入沼泽腹地,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高寒、缺氧、大风……遇到一个克服一个。”回想起建站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西藏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保障中心主任强德厚说。

    永波湖西边站位于藏北无人区,装备保障人员穿过沼泽、河流,深入无人区500多公里,行车近12个小时才能到达选址地,在自然资源部门建设的管护站杂物间、自搭帐篷中度过了50多天,吃饭仅靠每天两顿的热水泡面。建站期间遇到下雪,温度骤降十几摄氏度,只能靠燃烧包装纸箱边取暖边工作。低温还造成手机、电脑死机,原本两小时的调试竟用了整整一天。

    给美丽的冰川做监测,听起来美好,过程却很艰险。甲岗雪山站位于海拔5380米冰川的末端,没有通行的路,更没有可依靠的交通工具,工作人员克服缺氧,徒步3公里,背着围栏、水泥、砂石、设备等往返近百趟。通往海拔4868米的枪勇冰川站的道路,仅是冰川融湖边一条狭窄的碎石小路,建设过程中遇到湖水上涨,路被淹没,大家就地取材,用汽车轮胎制作简易皮筏来运输设备。

    极限工作环境,不能阻挡建设者前进的脚步。他们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和“高海拔、高标准,缺氧气、不缺志气”的高原气象人精神,经过两年多努力,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于今年6月15日完成了6个生态站、12个冰冻圈站、19个智能自动站的建设,高原重点区综合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初步建成。该系统填补了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羌塘自然保护区、高原多类型典型冰川、江河源头综合生态气象监测空白。

    强德厚介绍,该系统采用国内先进探测技术和成熟设计方案,大量使用防冻电缆、高精度传感器等设备,几乎全部配备北斗传输系统,增设10米至50米不同高度的风塔,以及辐射、土壤水分、冻土、GNSS测量系统、通量、自动雪深探测、有效光合、涡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观测设备,并在冰冻圈站首次增设径流量监测。今年还将在拉萨建立温室气体观测站,参与全国温室气体观测组网。

    该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常规气象观测与草原生态、通量梯度、冰川、冻土、积雪、径流量观测的有效融合,为开展青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天气气候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高原水汽通道、温室气体监测和森林生态保护、防沙治沙、水土涵养等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加精准的科学依据。

附件下载: